近日,“大河安澜 大运风华——山东省图书馆藏黄河运河文献展”在山东省图书馆典籍博物馆启幕。
黄河、大运河是中华大地的经济文化命脉,不仅沟通东西、连接南北,也促进了沿河两岸城市的发展,关系到社稷安危、人民福祉。治理黄河、疏浚运河,历来是国之大事,代有传承。在治理过程中,先贤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。济南市古籍收藏爱好者田庆新说:“黄河与大运河均流经山东,对齐鲁大地的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。”
(资料图)
“大河安澜 大运风华——山东省图书馆藏黄河运河文献展”作为2023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遴选馆藏珍贵黄河、运河文献88种,展示黄河运河历史史料、治理方略、名家著述等,挖掘黄河、运河文化的现实意义,以期为实现黄河、大运河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。
《山东黄河全图》
在展览中,多部黄河文献引人注目。其中,《山东黄河全图》吸引大批民众围观。《山东黄河全图》是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彩绘本,长275.2厘米、高27.6厘米,采用的是传统计里画方形式,一方十里,上南下北。图中描绘了清光绪末年山东段黄河河势及沿岸堤防埽坝情形。图首列河图表,标识图例,并注堤埝里数。图中防营、河汊、合龙处等均用不同的图形和颜色标识,清晰反映了黄河南北两岸共长1450余里的地理情况,在清代水利史和地图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近年来,典籍博物馆成为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中展陈场馆出现的新业态。自2007年“中华古籍保护计划”实施以来,山东省图书馆以古籍普查保护工作为抓手,指导全省百余家古籍存藏单位,经过16年的努力,改善存藏条件,注重整理研究,加强人才培养,逐步形成了管理、普查、修复、展示、培训、研究、利用“七位一体”古籍保护工作模式。
山东省图书馆馆长、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显世介绍,“七位一体”古籍保护工作模式重要的一环是宣传展示。2012年,山东省图书馆在全国较早地筹建了古籍保护成果展厅“册府琳琅”,以“文明的守望”为主题,每年在“自然和文化遗产日”“晒书节”期间,举办“海源遗珍·文选蝶变大展”“《论语》回故里特展”等大型展览近20次,还打造了“齐鲁文明之光”等品牌项目,展示了馆藏珍籍,为赓续齐鲁文脉、传承民族精神作出了贡献。
在2023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期间,山东省图书馆在原“册府琳琅”基础上改设“典籍博物馆”,地点位于山东省图书馆中心馆五楼北侧,占地近300平方米。典籍博物馆将依托山东省图书馆丰富馆藏,以实物、图片、文字、影像、交互体验等媒介,开展“馆长晒国宝”“走近古籍体验日”“古籍沙龙”“古籍问诊课堂”等系列活动。
目前山东收藏古籍超12万部,近200万册,约占全国古籍总量的4%。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山东持续开展古籍普查,推动古籍保护修复的条件提升,丰富古籍展示传播的样式,并在古籍保护人才培训、整理研究等方面不断发力,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过去几年,山东的古籍普查范围不断延伸。比如,通过晒书活动,临沂市新发现临沭县文物保护中心、兰陵县图书馆等古籍存藏单位6家,新增古籍藏量300余种1300余册。同时,该市与8位民间古籍藏家建立了联系,掌握民间藏书近300种。
同时,山东加大古籍开发利用规模,古籍数字化工作持续推进,正在逐步接入全国平台,实现互联互通、共建共享。以山东省图书馆为例,该馆目前完成了对3000余种古籍进行数字化保存的工作,已建成“馆藏珍本数据库”“佛经数据库”“易经文献数据库”,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
刘显世介绍,未来山东将继续扎实做好基地型、走出去、师带徒等培训,持续探索“古籍培训+互联网直播”的新模式,并支持高校古籍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,实现规模效应。
标签:
2022-08-08 11:04:18
2022-03-18 15:03:32
2022-03-18 15:01:59
2022-03-18 15:00:36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7
2022-02-07 16:16:25